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30
0
自我挑戰組

一條龍的軟體開發到維護,從校園工讀到職場工程師系列 第 30

Day30-新世代畢業生比較可憐,如何判斷一份正常的工作?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新世代的畢業生們,你們所面臨的挑戰是真實的,但你們擁有的資訊、工具與彈性思維,也是過往世代所沒有的。感到「可憐」或焦慮是過程,但絕不是終點。並且放心 如果是非STEAM科系,也不非大廠科技業,我們有很大機率買不起房子,所以請不要讓心靈也變得可憐起來,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為主,不爽就辭職,30歲以前都可以多嘗試。

並且一份「正常」的工作,意味著它能提供合理的勞動條件、尊重員工的價值,並具備未來發展的潛力。新鮮人可以從以下三個核心面向來進行判斷:

1. 薪資與福利:拒絕廉價勞動力,爭取應有報酬

薪資不僅是滿足生活的基礎,更是對你專業能力的肯定。在談薪水前,務必做好功課,別讓自己的價值被低估。

  • 多方參考,掌握薪資範圍 (Range):

    • 善用網路資源: 瀏覽各大求職平台(如104、Yourator、CakeResume)的薪資情報,了解不同產業、職務、地區及學歷的起薪水平。根據2025年的數據,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落在3.5萬至4萬之間,而碩士則可達4.5萬至5萬以上,半導體、軟體工程等熱門產業的薪資水平會更高。
    • 詢問學長姊: 人脈是你最寶貴的資產。勇敢地向在相關產業工作的學長姊請益,他們提供的內部資訊往往比公開數據更為真實且具體。
    • 考量地區差異: 認知到不同縣市的生活成本與薪資結構存在差異。例如,在台北市的薪資水平通常會高於其他縣市,但相對地生活開銷也較大。
  • 福利不只是「小確幸」:

    • 法定福利是基本盤: 勞健保、勞退提撥、特休假等,這些是法律保障的最低標準,若公司在面試時含糊其辭,甚至暗示沒有,請直接將其列為拒絕往來戶。
    • 檢視額外福利: 三節獎金、年終獎金、績效獎金、員工旅遊、健康檢查、進修補助、彈性工時等,這些都是公司願意額外投資在員工身上的證明。

重點提醒: 「不要以人情下去工作!」 無論是親友介紹,或是面試官打出溫情牌,都要回歸到理性的勞動條件談判。因人情壓力而接受一份低薪或條件不佳的工作,不僅會讓自己陷入財務困境,未來若發生勞資糾紛,更會讓彼此關係尷尬,最終可能落得人財兩失的窘境。


2. 工作內容與業務量:在「能接受」與「有挑戰」間找到平衡

一份工作是否「正常」,很大程度取決於工作內容是否合理,以及業務量是否在可負荷的範圍內。

  • 辨識工作內容的「含金量」:

    • 思考與未來的關聯性: 這份工作所累積的技能與經驗,是否與你長期的職涯規劃相符?一份看似輕鬆,但高度重複、可替代性高的工作,雖然短期內壓力小,但長期來看,會削弱你的專業競爭力,當年齡增長時,「年齡劣勢」將會迅速暴露。
    • 避開「畫大餅」的公司: 面試時,主管若只談理想與願景,卻對具體的工作內容、目標設定(KPI)、團隊分工等細節交代不清,就要提高警覺。這很可能是「慣老闆」的起手式,希望你一人身兼多職,卻不願提供相應的資源與報酬。
  • 評估合理的業務量:

    • 面試時主動提問: 可以詢問「團隊目前的工作節奏如何?」、「通常需要加班的頻率與時長?」、「這個職位前一位同仁離開的原因是?」等問題,從面試官的回答中觀察端倪。
    • 觀察公司文化: 若有機會,可觀察辦公室的工作氛圍。如果多數人面色凝重、加班到深夜成為常態,這可能就是一個長期過勞的警訊。
    • 相信自己的直覺: 如果一份工作的薪水或入門門檻異常的低,請相信這句話:「這種工作永遠都在缺人,很快就可以找到下一份。」 不要因為求職焦慮而委曲求全。這種職位通常流動率極高,背後往往隱藏著不合理的工作量、有毒的職場環境或缺乏前景等問題。勇敢地一走了之,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。

3. 公司文化與長期發展:尋找能夠共同成長的環境

一個好的工作環境,能讓你發揮潛力;一個有毒的環境,則會不斷內耗你的熱情。

  • 識別「有毒」的職場警訊:

    • 面試流程草率: 沒有制式的面試流程,主管遲到、態度輕慢,或是不斷強調「共體時艱」、「責任制」。
    • 流動率過高: 在面試時可以委婉地詢問團隊成員的平均年資。若整個團隊都非常資淺,可能代表公司留不住人。
    • 福利說得比做得好聽: 將法定項目當作福利宣傳,或是提供一些看似有趣但實則無用的「小確幸」,卻在核心的薪資與休假上斤斤計較。
  • 找到與你未來確切相關的工作:

    • 職涯是長跑,不是短跑: 年輕是最大的本錢,但也最容易被浪費。第一份工作不應只是「有工作就好」,而應是策略性地為你的履歷鋪路。思考一下,三年、五年後,你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專業人士?現在這份工作,能否幫助你抵達那個目標?
    • 累積可轉移的技能: 即使未來想要轉換跑道,過往工作中所學到的專案管理、溝通協調、數據分析等「可轉移技能」,將會是你重要的助力。選擇一份能讓你持續學習與成長的工作,遠比一份安逸停滯的工作更有價值。

上一篇
Day29-老鳥IT真的有比較厲害嗎?我舉一些他們已經落後的例子,你我都可能是下一個
下一篇
Day31-同場加映 應屆畢業生往IT路徑的心法
系列文
一條龍的軟體開發到維護,從校園工讀到職場工程師31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